“灯火”不息——走近贵州电网计量专家

  新华网贵阳8月31日电(卢志佳)“在电网系统,我们是一个专门跟数字和仪器打交道的部门,主要负责表能标准量值传递和各类仪器检定,换句话说,全省的电能表质量过不过关,运行准不准,都得参照计量所提供的标准。”日前,新华网记者走进贵州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所,该所副主任程简单生动的开场白,揭开了计量所神秘的面纱。

  计量所,这个不为外人所知,又和广大电网用户息息相关的部门,真的只是测测表、量量电压这么简单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量所作为电网内部技术集约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当然离不开创新。而要说创新带头人,计量所的副主任张秋雁可说是当仁不让。

  专注于电能计量工作数十年,张秋雁面对一个又一个难题,埋头深入实际,不畏艰难,以一个又一个创新解决了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1989年,新的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刚颁布,规定用0.1级数字式标准电能表取代原来0.5级感应式标准电能表。在对供电局配置的数字式标准电能表进行检定的过程中,检定装置经常损坏。张秋雁通过不断的试验分析,最终发现损坏原因是由于被检表和误差计算器在脉冲频率及电平幅值上不匹配所致,于是动手设计了一个电子转换装置,问题迎刃而解。

  1996年,各供电局进口了数十台标准电能表用于供电局开展电能表现场校验。该标准表性能可靠,但只能手动控制校验,极度影响校验的准确性。张秋雁再次发挥其勤学善思的优点,自学单片机软硬件设计和编程,研制了标准表自动启停装置,大幅度的提升了现场校验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使这批昂贵的进口设备充分的发挥了作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事计量工作近三十年,张秋雁在数字化电能计量、节能降损、智能化检测等方面完成了多个研究项目,硕果累累,获得南方电网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众多奖项。张秋雁也从一名普通的计量工作人员,成长为全国电能计量行业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计量专家。

  “随着计量技术和有关技术的交叉发展,以及计量在企业精益化管理和民生方面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我们计量技术人员肩上的担子也慢慢变得重了,开展创新越来越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张秋雁早已在计量所点起一盏创新、创业的明灯,一批技术骨干和专家在他的带领下掌灯前行,同样成就非凡。

  计量所新生代的创新达人,今年38岁的欧家祥便是掌灯人之一,他在张秋雁的带领下,攻克了计量装置不停电测试这个电力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欧家祥是冒着触电的危险,亲自测试新研发‘绝缘操作杆’,他搞起技术创新来真是‘不要命’。”同事宋强打趣着评价起了欧家祥。

  “没办法,在现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今天是专家,明天可能就是‘睁眼瞎’,可能什么都不知道了,必须要有拼命三郎一样的精神去学习,去创新。”欧家祥说。

  多少次放弃和家人的团聚,多少次昼夜坚守在工作一线,这一切,他们做得是那样自然,就如同生活原本就应该如此……

  2012年冬天,欧家祥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遵义市110千伏白城变进行了带电测试。

  “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异常寒冷。”欧家祥说,刚到白城变,天气就开始降温,下起了小雨,测试也因此被推迟。在等待的几天里,他们并没有住到县城的宾馆,而是选择住在了变电站旁的民工板房里,为的就能在天气转好时,第一时间进行带电测试,节省时间。

  当时气温低至3-4度,刮着寒风的变电站异常寒冷,还有凝冻。由于板房较薄,住的房间里没有取暖设备,虽然一个房间住了四个人,仍要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才能感觉到一点点温暖。”如此艰苦的环境,科研团队没有丝毫怨言。在坚守了3天后,天气转晴,他们也投入了紧张的测试之中。

  程介绍,计量所目前正牵头进行贵州省电能量数据集中采集与系统建设工作,要在原有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市系统数据接入省级系统,把全省1300多万块表的数据实时采集上来。

  “这是一个涉及计量、通讯、软件开发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很大,协调的难度更大。”为此,欧家祥带着宋强等人经常白天走访公司市场部、计发部、设备部等部门,收集需求,征求意见,晚上组织开发厂商撰写需求说明书、审核开发结果、管理开发进度。

  欧家祥团队的辛勤付出,计量所副主任杨沁晖看在眼里。“任务最重的阶段,他们都吃住在单位,白天跑协调,晚上盯开发,有近半个月的时间没回家。”杨沁晖说。

  电能量数据集中采集系统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建设完成后可以实时向企业来提供发电量、上网电量、行业用电量等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政府调节经济行为提供更精准的大数据支撑,所以这项工作的时间是很紧迫的。”杨沁晖说,经过欧家祥等人的攻坚克难,该系统目前已完成70%进度。

  “计量所的很多任务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并且还马虎不得,这里失之毫厘,对整个电网来说就差之千里了。”在欧家祥看来,计量所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舞台,实际上和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关系着人民生活的福祉。“所以,我们时刻准备着,为电网贡献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上一篇:
下一篇: